一、引言

在当今社会,考研后再考公逐渐成为一种趋势。越来越多的人在面临职业选择时,不禁思考:能考公,为什么要考研呢?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竞争的加剧,考公和考研都成为了众多学子追求的目标。2023 年,考研报名人数比 2022 年下降 36 万人,为连续 8 年增长后首次下降,而考公报名人数却在继续高速上涨。这一现象引发了人们对于能考公为何还要考研的深入思考。
一方面,考公可以直接获得一份相对稳定的工作,吸引着众多求职者。近年来,国考录用比率大概是 57 人录用一人,省考的录取率也是低至 2%,但每年报名人数都在飞速增长中。尽管考公难度大,但在当前社会结构中,考公依然是一个 “拥抱社会” 的选择。
另一方面,考研也有着诸多吸引力。国家公务员普遍选择考研提升学历,在当今竞争激烈的社会中,硕士学历往往被认为更具竞争力,可以为公务员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考研不仅可以提升学历,还能扩大知识面和专业能力,锻炼意志和挑战自我,为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那么,能考公为何还要考研呢?这一问题值得我们深入探讨。
二、考研后再考公的好处

(一)专业知识与学术素养优势
研究生教育培养扎实专业知识和学术素养,考公时更熟悉学科背景和前沿动态,能更好理解题意和把握命题方向。
在研究生阶段,学生深入钻研特定领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更加扎实。面对公务员考试时,这种深厚的专业积累使得他们在理解题目中涉及的学科背景时更加得心应手。例如,对于一些政策法规类的题目,研究生能够凭借其学术素养,更好地把握政策的内涵和外延,准确理解命题方向,从而给出更有深度和准确性的答案。
(二)学习能力与思考能力优势
培养良好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面对公务员考试能更好理解分析政策法规,准确把握内涵与精神。
研究生的学习经历培养了他们良好的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在研究生阶段,学生通常需要进行大量的文献查阅和科研工作,这使得他们具备了更高的自学能力和深入思考问题的能力。面对公务员考试中的政策法规题目,研究生能够运用其独立思考能力,深入分析政策的背景、目的和实施路径,准确把握政策的内涵与精神,为答题提供更有价值的观点和建议。
(三)加分项与报考优势
1.学历加分,根据规定研究生学历是重要加分条件,在笔试和综合素质评价中有优势,部分地区还可免面试环节。
根据公务员招录考试的规定,研究生学历是一种重要的加分条件。在笔试环节,研究生的专业知识和学术素养能够为他们赢得更高的分数。在综合素质评价中,研究生的学习能力、思考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等也能得到更多的加分。此外,部分地区对于研究生学历的考生还可免面试环节,这大大提高了他们的录取几率。
2.报考优势明显,国考某些中央机关明确只要研究生以上学历,省考部分地区对研究生学历不限户籍。
国考中,一些中央机关明确只要研究生以上学历,这为研究生提供了更多的报考机会。同时,省考部分地区对研究生学历不限户籍,使得研究生在报考时不受地域限制,能够选择更多的岗位。例如,一些省市的人才引进政策对研究生非常有吸引力,大部分人才引进政策只进行面试不组织笔试,为研究生进入公务员队伍提供了便捷通道。
(四)自信心与职业竞争力优势
1.读研过程磨砺挑战,学位认可带来更强自信心,面对考公竞争更有底气展示能力素质。
读研过程充满了磨砺和挑战,学生需要克服各种困难,完成学业任务。这种经历使得他们在心理上更加成熟和自信。面对公务员招录考试的激烈竞争时,研究生会更有底气地去展示自己的能力和素质。他们相信自己通过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和锻炼,已经具备了应对公务员工作的能力和素养。
2.研究生学历在求职市场更具竞争力,不仅可选择公务员岗位,还能在其他行业找到合适职位,提高就业机会和职业发展空间。
研究生学历在求职市场上更具竞争力。不仅在公务员岗位上,研究生具有更多的选择机会和优势,在其他行业中,研究生也能凭借其专业知识和学术素养找到合适的职位。研究生的职业发展空间也相对较大,他们更容易被纳入后备干部培养,在工作中更有机会晋升到更高的职位,实现自己的职业价值。
三、考公与考研的区别及选择建议

(一)发展方向不同
考研是到研究生院学习和科研,毕业后可继续提升或工作。在研究生阶段,学生能够深入钻研特定领域,提升专业知识和学术素养,为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而考公则直接分配到岗位工作,能够迅速进入职场,为社会服务,获得稳定的收入和职业发展路径。
(二)报考条件不同
考公很多岗位要求相关工作经验,这使得有一定工作经历的人在报考时更具优势。而考研对工作经验无要求,只要学历能达到要求就可报考,且年龄限制相对较小,部分研究生院年龄上限设定在 40 周岁,为更多人提供了继续深造的机会。
(三)社会地位不同
公务员社会地位高,端上 “铁饭碗”,在社会中代表着国家形象,承担着公共管理和服务的职责。而研究生还是学生身份,虽然在学术领域有一定的追求和成就,但在社会地位上无法与公务员相比,最终还是要面对现实,成为一名打工人。
(四)考试难度不同
考研考试科目多,初试和复试都有难度,以学习和理论为主。考研需要通过复杂的学科考试,包括政治、外语、数学、专业课等多个科目的考试,难度和复杂度要远远高于公务员考试。考公题目相对简单,多为中小学阶段知识,考公的考试内容主要包括政治、法律、经济、管理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和综合素质。考公虽然也是有笔试和复试,但是在题目的难易程度上相比于考研要简单得多。
(五)录取比例不同
考研录取几率相对较大,根据官方部门的数据来看,近几年考研的录取率基本上在 23% 至 26% 之间。而考公竞争激烈,可能上万人竞争一个岗位。每年公务员考试都会吸引大批应届毕业生和社会人士前来竞争,尤其是一些热门职位,竞争更是异常激烈。国考招录比例维持在 1.5%~3% 之间,省考招录比例各省数据不一,但基本可以参考国考,总体招录比例在 3% 以内。
四、结论

考公和考研各有其独特的优势,对于个人而言,究竟选择哪条道路应根据自身的发展方向和需求来决定,切不可盲目跟风。
考公能够直接为个人提供一份相对稳定的工作,让人们迅速进入职场,为社会服务,获得稳定的收入和明确的职业发展路径。而考研则能提升个人的专业知识和学术素养,为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在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和科研经历,能够培养人们扎实的专业知识、良好的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使人们在面对各种挑战时更具竞争力。
对于那些希望在专业领域深入钻研、追求学术成就或者渴望获得更高学历以拓宽职业发展空间的人来说,考研可能是更好的选择。而对于那些渴望稳定工作、为社会公共事务服务、追求安稳生活的人来说,考公则更为合适。
然而,无论是考公还是考研,都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和时间。在做出选择之前,个人应该充分考虑自己的兴趣爱好、职业规划、家庭背景等因素,权衡利弊,做出最适合自己的选择。同时,也要认识到,考公和考研并不是相互排斥的,在不同的人生阶段,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选择和调整。
总之,考公和考研各有优势,没有绝对的好坏之分。只有根据自身情况做出明智的选择,才能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走得更加稳健和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