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校
大部分同学考研都是要提升一个层次,如双非报211,211报985,所以报本校,在生源层次上属于中上位。
而且在初试前就方便联系导师。
2、比本校综合实力弱的学校
这种情况有,但是很少见,也是非常稳,比如我遇到过哈工大报黑大。
3、特色院校非特色专业
比如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外国语言文学专业。
北京语言大学:会计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
决定现在的考研难度的第一要素是地区的热门程度。
北京难,其实江浙沪广东更难。
在地区因素之下,经济、管理、法律以及文科类专业,学校综合层次更代表着难度,专业实力(教育部学科评估)次要一些。但是理工类专业,学科实力和学校综合实力并重。
所以择校其实这就是一道抓主要矛盾的选择题,热门地区、热门专业、热门高校。三者取舍。
想挑战地域模式,当然是三个热门都选,如北京地区北京大学的法律。
想挑战困难模式,选两个热门,如选热门专业的热门高校,把地区舍弃一些,如哈工大的计算机。
挑战普通模式,选一个热门。如选热门地区,舍弃热门高校和热门专业,如南京农业大学,外国语言文学。
或者选热门专业,避开热门高校和热门地区。比如长春师范大学,教育学专业。
挑战简单模式,三个热门都避开。比如石河子大学的水利工程、兽医学。宁夏大学的畜牧(常年报考人数小于招生人数,过线人数不足招生人数的1/3)。
小编发现一个现象,就是现在信息多了,大数据发达了,同学们反而不会选了。很多同学出现了无比纠结的现象。
他们考研择校关注的因素有:专业适不适合自己、专业有没有发展、好不好找工作、学校歧不歧视、压不压分、复试时间、报录比、复录比、复试占总分数比、专业招人规模、是否喜欢收调剂、地区好坏、学校层次、有没有暖气、校园男女比例、食堂饭菜如何等。
在海量数据提供的众多因素中,挑花了眼。选择困难症明显,总有自己不满意的地方。
考研是同学们成长的重要阶段,以前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都有家长和老师指导,而从考研开始,要学会看清自己,学会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