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研究生复试是什么
研究生复试是考生在通过初试之后,对考生业务水平、思政水平、实际能力、专业能
力、学术能力、心理素质、综合能力的进一步考察。考研复试关系到研究生是否能最终入
选,是最后一道程序,因此在考研过程起决定性的作用。

研究生复试是研究生考试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报考院校组织进行的第二次考试。
一般分为笔试和面试。早期的研究生复试多只是一种形式,但从2006年起研究生招生加大
了复试的权重,有的招生单位甚至把复试的权重加大为50%,这就要求考生具有真才实学
并具备更高的应变能力。
在国家初试分数线公布之后(国家分数线公布时间迟于成绩公布时间,因为教育部需
要根据学生总体考研分数情况划定最新分数线,所以每年研究生考试各学科门类和单科分
数线并不相同。某种意义上来说,也可以理解为分数线越高,说明当年考研学生整体竞争
力越强,难度也会更大)。复试分数线确定之后招生单位会及时会通知那些满足复试条件
的考生来参加复试。复试时间一般集中在3月至4月中下旬。复试主要内容包括英语口语、
专业综合,还有专业技能的考核以及心理素质等,其中比较影响考生的是综合面试和专业
方面的考核。
二、复试的考试制度
(1)明确了实施复试工作的权力、责任主体和管理职责:招生单位全面负责,校院
二级管理,导师、专家集体考查。
(2)对一些重要的复试环节作出规范性要求,如每位考生复试时间一般不少于20分钟,复试小组成员一般不少于5人;每个复试小组还应对每位考生的作答情况进行现场记
录,并妥善保存以备查;同一学科(专业)各复试小组的面试方式、时间、试题难度和成
绩评定标准原则上应统一。此外,明确学校实行三公开:即复试要求公开,办法公开,结
果公开;同时要求招生单位统一制订导师、专家遴选和工作规范,并对所有人员进行政策、
业务和纪律的培训,使每一个人明确评判标准、规则、程序和纪律。
(3)加强监督保障。包括实行考场监察和巡视制度,进行全程、全面、有效的监督;
广泛接受考生和社会的监督,考生如果对复试结果有意见可以申诉。完善复试监督及复议制度。
三、最新复试规则解析
在保证复试的科学性方面,近几年教育部也作了诸多改革:
(1)下放部分自主权给招生单位,使研招单位在选拔人才时有更多的自主性。2003
年,教育部授权34所高校自主划定复试分数线。2006年教育部明文规定,复试成绩占总成
绩的权重一般在30%~50%。2007年教育部再次明确招生单位可以实行复试一票否决制,
也就是说只要复试不合格,不管初试成绩多高,招生单位都有权利拒绝录取。
(2)不拘一格降人才。为有特殊学术专长或具有突出培养潜质者,以及在科研或相
关实践中表现突出者,开辟了一条“绿色通道”:经研究生招生工作领导小组审核同意,可
以适当加分,记入复试成绩;经3名以上本校本专业教授联名推荐,经学校推免生遴选工
作领导小组严格审查,可不受综合排名限制。
(3)考查的范围更加宽泛,不仅是专业素质,还包括思想政治素质和品德、发展潜
力、创新精神和能力等综合素质。按照教育部的设想,复试的形式可以根据学科特点更加
多样化,有笔试、面试、实践或实验能力考核和心理测试等。
四、复试备考初期建议
正是由于复试在整个研究生录取过程中起着决定性作用,如果考生祈愿顺利录取,就
必须尽早、更充分的准备复试。
1.时间紧。考研复试不像初试那样有着充足的准备时间,从初试结束到开始复试,时
间非常紧张。一般985、211、双一流高校3月中上旬就开始复试,只有极少数院校复试以
及调剂复试会在四月进行。而考生需要在如此短暂的准备时间内,完成复试英语、综合面
试、专业复试、联系导师、求学简历、个人陈述等诸多工作,考生能有效准备复试的时间
非常紧张。而且近年各招生单位明显区别了一志愿复试和调剂复试的时间线,早年经常出
现的一志愿复试和调剂复试同时进行,以及一志愿分数较高考生利用招生单位复试时间差
调剂更好院校的情况几乎已经不复存在。
2.套路多。复试从形式上来讲,有笔试有面试,从内容上来讲,有英语听力和口语,
也有专业课笔试和面试,更重要的是还有综合素质面试,综合能力面试,心理素质测试,
甚至逻辑思维测试,内容及套路非常多,各招生单位在复试当中也有极大的自主权和个性
化的评判标准。需要考生全面准备。
3.淘汰率,最近几年,985、211、双一流高校,甚至一般院校都在一志愿复试录取工
作结束以后才会开启调剂工作。加之报考人数年年攀升,考研难度越来越大,更多高校为
了考查学生综合能力,将复试权重增大,有些院校甚至将复试占比调整至50%,一些985
顶级院校甚至会将进复试差额比例调整为1:3,淘汰率达到了60%以上,考研复试的重要性
真的不容小觑。